在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清姜街道长岭社区,有这样一支备受赞誉的“岭里十八匠”队伍,这支队伍以党员为主体,充分发挥国企职工党员的“十八般武艺”,将“理发匠”的剪刀、“敲门匠”的钥匙、“代办匠”的手机,都装进基层治理的“工具箱”,让每一位国企离退休职工党员都能在“十八匠”队伍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,为基层治理工作注入新活力。
“能人库”里挖资源
发挥特长解民忧
“多亏咱们社区的‘水电匠’,大半夜赶来帮我修好水管,既专业又暖心!”长岭社区居民金福妹感激地说。这是长岭社区以“党建引领+匠人赋能”破解老龄化治理难题的实践成效。
针对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,社区党委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能人挖掘、“党员牵头+多元协同”组织架构,鼓励18名党员牵头人管理运营队伍,构建起覆盖居民衣食住行、急难愁盼的代办匠、和事匠、理发匠等18类匠人服务矩阵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挖掘出“能工巧匠”120余名、商户15家,现如今这18类服务矩阵涵盖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。
小阵地变身大舞台
贴心服务“零距离”
长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以匠人精神为内核,打造11间特色功能室,通过书画匠、园艺匠等多元角色,构建起集生活服务、文化教育、生态共建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体系,成为居民身边的“温暖枢纽”。便民服务“针线细”,在匠人室里,专业缝纫师傅常驻功能室,为居民提供衣物修改、拉链更换、纽扣缝补等日常便民服务,以“一针一线”的精细劳作,解决生活中的“小微难题”。书香浸润“育新苗”,社区定期举办“悦读悦享”好书分享会,邀请教师、志愿者担任教书匠,带领居民共读经典、交流心得,营造社区书香氛围。亲子共筑“生态梦”,在党群服务中心院落实施“绿植共享栽培计划”,园艺匠指导居民特别是青少年认领、养护花箱13个,种植多肉、月季、薄荷等植物,如今已成为社区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匠心用心守初心
共治共享结硕果
“以前总觉得社区的事是‘干部的事’,现在我也能为社区出份力了!”修锁匠王拴龙感慨道。长岭社区通过“低偿+公益”激励、匠人文化赋能,将居民从“社区事务局外人”转化为“治理合伙人”,构建起“老匠传技、青匠服务、全民参与”的互助生态链,实现服务效能与治理温度的双向提升。
在长岭社区,“十八匠”不仅是技艺的代名词,更是温暖与责任的符号。他们以精湛手艺为“针”,以民生需求为“线”,在服务居民的细微处绣出基层治理的温情画卷。从理发匠的准时守护,到敲门匠的紧急救助,再到代办匠的贴心陪伴,每一位匠人都是社区治理的“关键角色”,用行动诠释着为民服务的朴素信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