渭滨
渭滨先锋
搜索
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基层党建 >党建综合 >正文

三步联动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动能

时间:2025-10-10    来源:陕西党建网     点击数:

近年来,宝鸡市渭滨区以强化基层治理为核心,围绕聚力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攻坚硬仗,健全完善组织体系,实施全区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集中攻坚行动,通过“摸排——组建——赋能”三步联动的核心路径,着力破解组织覆盖不全、作用发挥不充分、服务不细等突出问题,为提升小区治理精细化水平、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筑牢组织根基。

一、精准摸排,夯实组织建设“强根基”

建强小区党组织,首先要做到“家底清、情况明”。渭滨区坚持“全方位、无死角”排查,为后续工作打牢基础。一是全域覆盖摸“党员底数”。由区委统一部署,镇街党(工)委牵头,社区党组织具体实施,通过“入户走访+数据比对+党员自荐”三维方式,全面摸排小区党员情况,对在册党员,核对组织关系隶属,明确在职、退休、下岗等身份信息,对非在册党员,建立“居住党员信息库”,动态更新联系方式和服务意愿。对流动党员,登记流入流出时间、职业特点,同步纳入属地管理。共摸排在册党员10041名,非在册党员2349名,流动党员587名。二是多维联动察“小区实情”。常态化充实小区基础信息,建立“一小区一档案”。摸清“硬件底数”,统计楼栋数量、居民户数、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比例,标注老年、残疾等特殊群体分布,为精准服务提供依据。排查业委会(物管会)组建情况、成员构成及履职成效,梳理物业公司资质、服务范围、群众评价等,对无业委会、无物业的“三无小区”进行重点标注。三是深挖细掘聚“人才资源”。通过“社区推荐+居民举荐+个人自荐”方式,全面梳理小区内的“隐形人才”,摸排退役军人、退休干部等,发挥其组织能力强、群众威信高的优势,纳入“治理骨干库”,梳理社会组织负责人、业委会成员、楼栋长中的积极分子,以及热心公益的居民代表等,记录其特长和服务意愿,形成“志愿服务清单”,共摸排入库“隐形人才”3583名。

二、科学组建,织密规范高效“组织网”

在精准摸排基础上,渭滨区坚持“应建尽建、优化设置、配强班子、建强阵地”的原则,推动小区党组织从“有形覆盖”向“有效覆盖”转变。一是规范组建,确保“应建尽建”。严格按照组织程序,对在册党员3人及以上的小区,单独组建党支部或党小组,实现“单独建、自主管”,对党员不足3人的小区,采取“相邻小区联建、社区兜底带建”模式,确保组织覆盖“不留空白”,目前共建设成小区党组织378个。二是体系衔接,避免“多头重叠”。注重小区党组织与原有网格党组织的“体系配对”,通过“双向沟通”机制,杜绝同一区域重复设组织、同一党员跨多头归属的情况发生。确保一个治理单元有一个核心引领,避免职能交叉、指挥混乱,实现上下联动高效运转。三是选优配强,建强“核心团队”。坚持“政治过硬、群众公认、能力突出”标准选任党组织书记,优先从小区内退休干部职工、退役军人等群体中选拔134人,对治理难度大或确无合适人选的小区,由社区党组织下派党务干部、党员社区工作者兼任书记,强化专业支撑。同时,拓宽班子来源,吸纳业委会中的党员代表、物业公司党员负责人、社会组织党员骨干等20余人进入支委,形成“多元参与、协同发力”的班子结构。四是聚焦需求,打造“多元阵地”。各社区结合居民实际需求,立足小区现有条件,打造特色化服务阵地。近年来,先后建成姜谭路街道植物园社区“红色物业书吧”“红色漂流书屋”等180个“微阵地”,涵盖阅读、议事、便民服务等功能,为党组织开展活动、服务居民提供实体载体。

三、创新赋能,彰显党建引领“新成效”

小区党组织建成后,渭滨区着力推动“组织有力、党员有为、治理有效”,让党建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。一是推动自治管理,破解“小区难题”。以小区党组织为核心,建立“党组织牵头、业委会(物管会)协同、物业落实、居民参与”的自治管理机制。针对停车难、环境差等问题,党组织牵头召开“圆桌会议”177场次,党员带头调研、征集意见,推动解决实际问题381个。二是搭建平台,擦亮“先锋底色”。推行党员“亮身份、认岗位、作承诺”,设立“党员楼栋长”“矛盾调解岗”“环境监督岗”等,引导党员在政策宣传、矛盾化解、文明创建中带头示范。非在册党员和流动党员通过“线上报到、线下服务”融入治理。三是整合资源力量,延伸“服务链条”。探索开展“镇街吹哨、部门报到”创新治理试点,发挥治理协调机制作用,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。小区党组织主动链接辖区企业、社会组织等资源,培树“四千行动”“红桥”老兵帮帮团、“岭里十八匠”等一系列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品牌,开展多元化便民服务。